数字新基建如何脱虚向实 ——什么样的产业互联网,才能支撑供给侧改革
本文写作目的是希望基于产业群体角度来思考数字新基建,目前这方面现的参考较少,一方面局限于数字技术的创新性,另一方面经营管理理论在产业群体角度相对于产业内的企业作为主体而言,研究较少。考虑到十四五核心的“供给侧改革”、“数字经济”等政策大势,作为产业群体发展规划者的政府和协会,以及作为产业参与者的企业,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两股重要力量,前者携带产业各类资金,后者寻求更好的产业“生态位”。本文主要从前者角度阐述,对后者有一定借鉴意义,绝无抨击之意。相反,我始终认为在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一切尝试、一切创新,倘若出发点是善的,事后积极总结复盘,在未来能够指导下一阶段发展便是有积极意义的。
本文的写作原因很简单,因为工作因素,在基于金蝶云·星空构建产业互联网的实践中,在与各级政府及各类产业协会的交流中,我曾遇到很深入“灵魂”的问题:目前哪些产业互联网做的不错?我们接触了很多企业,都谈的是数据采集和分析,你们是唯一将产业业务和产业数据一起考虑的,为什么?在面对人大审议时,如何回答产业的投资和回报是否值得?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实践更多。且不论前几波上云热潮,每年各级政府的数字类补贴资金(工业互联网、专精特新、高新企业等等)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以及农业产业发展中,地方政府购买的流量追溯服务(如拼多多,阿里等)、建设的数字种植体系,它们对产业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有一个粗略的、基于群体视角的产业数字化架构?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数字技术本身就是虚拟的0和1,数字和业务也是融合在一起的,难以单独分开,否则容易忽略产业互联网的价值确定性和独立性。
大力鼓励企业上云,有一系列上云资源目录清单,这就是产业互联网吗?流量驱动的农产品销售,可持续否?农民增收了吗?当落入囚徒困境,效果年年下降,这是产业互联网的建设吗?各类以申报为条件的应用补贴,路径又是否合理?
现状是土壤,我们来慢慢解读它,将信息化为知识。事实上我个人对上述问题基本是持保守态度的,抛开产业个体的竞争力,产业架构者从群体角度支持产业,难道不是想做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吗?但群体角度相对个体的企业,有治理结构、各类流程流转、经营预期和绩效激励,换言之是管理意图、计划、手段、结果的闭环。而松散的群体,以适度生态化聚合,又如何促进生态进化?即:对于产业的抓手是什么?产业当下的顽疾及优化结构的目标是什么?前者是依赖,后者是价值,我们一直强调“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通过产业数字治理的结构,实现“三去一降一补”的目标,利用新技术加速一场产业变革,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或许这个路径很难,但落于单体,落于外部的无差异服务是行不通的,不深入产业,两脚不沾泥,是解决不好产业问题的。
可信的秩序是产业的“治理结构”
将产业拷贝到“数字空间”内,配以炫酷的大屏,这种情况看看就好。产业互联网是需要落地产业架构者意图的,这个意图因产业阶段、产业所在地域而不同,但是意图一定存在,目标也不曾动摇,那就是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和强健性(与脆弱性相对)。例如,升级产业内产品的品质、淘汰产业内的落后产能、降低产业内企业融资杠杆、培养拳头产业链主等等。但问题在于落地到产业内企业的相关行为,如果是限于申报,那很多会流于形式,一方面从本质上讲数据是可以因意图来解释的,事后根据补贴清单调整;但是这种事后的粗颗粒度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率上是极低的。
某种程度上,数字新基建下:人、设备、企业、政府等全要素的数字化,可以在保障安全及合规的基础上实现多要素的数据场景共生,翻译过来:产业架构者,无论是政府还是协会,都需要计划好,在数字世界里一起,活好活上去。因而构建一种从“可信的行为”到“可信的结果”结构,企业的行为如果可信,就会带来可信的结果,这也是我经常鼓励产业互联网基于可信,将区块链作为其中核心的原因。
关于什么内容上链,如何构建产业数字新秩序,我们后续再谈。这需要依托情景,既要全局思考,也要“点准穴”,例如农业产业以小散乱种植户居多,这种结构在“流量”(阿里、拼多多、抖音)引入下,会产生忽略品质以追求当期产量这种以可见获利最大化为动机的问题,这种时候对于种植、产品的数字分拣、追溯的推广及上链就极为核心,它是产业的定海神针,是“点穴”。其核心要点中,上链是手段,促进产业的环境公平化才是目的,例如上述案例中,投机最大的空间是“质量”,但忽略了质量的产量是后续出现高库存、高杠杆问题的根源,进而导致产业价值背离,整个产业没有转型空间。这里为什么提整个产业,是希望从整个产业角度考虑,例如将政府的流量购买费用作为产业的销售费用来理解,就能理解很多产业,补贴下来,产业下来的原因;同样,基于产业预测整体的需求、内化产业内的机结构、尊重市场秩序,也是很多产业风一样上去,风一样停下来的原因。以群体角度思考产业、以群体角度规划产业、以可信治理结构调整产业是产业架构者一种数字时代的科学发展观。
存在“点穴”和全局思考不足问题的案例也有很多,例如,做家居的,大家都贴着成本线,甚至是变动成本线长期销售抢市场,这些主体缺乏长期主义思维,会把自己逼上绝路,也把产业逼上绝路。这类主体的出清,是供给侧改革的基础。这也是我建议在区块链上建立秩序时,产品品质链是关键,建议升级产业产品标准,为产业塑造出增量空间,但无论如何,数据可流转,区块链是数据可流转的基础设施,是必选题,它在落地中,极其考验产业架构者的智慧。
流动的要素是产业的“进化路径”
产业的群体结构是个很慎重的问题,产业一定是持续发展的,这其中既有量也有质的要求,数量和质量是并重的。“量”中需要有抵御诱惑的能力,典型的就是房地产行业,我国地少人多,因而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是有较为清晰的依赖关系的,工业的平方公里产值决定了购买力,土地供应和购买力适配就可以抑制房价(参考重庆的“地票”模式),然而多地区高杠杆高出让土地收益下的财政诱惑掏空了实体产业,也导致了很多“鬼城”。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因为将产业看作整体,有其客观的数量边界,这个数量是由客户群、管理及规模的经济性决定的,可以适度超前,从这个角度而言,产业架构者更像是个大型集团的CEO。
此外,产业群体的“群质量”很关键,因为产业涉及投资回报、各主体动机不一、经营水平差异等问题,内部一定是动态调整的,我们需要看到产业的这种动态性,例如在短板思维下,今天产业短板在哪?这是需要优先思考的,企业有生命周期,产业也有,深度分析产业结构局限,提前布局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动力,例如针对制造过剩、突出设计不足、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是否引入外部设计专业主体服务(芯片,鞋服、日化都有这个特点),鼓励设计作为技术服务可交易,这是很多产业的现状,例如家居设计、玩具设计、日化设计,在消费者主权崛起的情况下,可感知的设计美感极为重要。
但是需要警觉的是,是否引入设计产业一定会好?不是的,首先这个产业必须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此外,通用的制造资源作为服务,相对过剩成为闲置资源或者负价值资产(前面提到的低于成本销售),这时候整体设计驱动的重构解决短板,对于产业有巨大意义。因而不要形而上学,要落于本质。
相对技术的可流转,还有产能、资金、人才的可流转,怎么理解?继续上面的例子,在产业发展中,产业间的整合经常发生,整合的企业获取规模及周转效应,从而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会更具规模效应,也更具抗风险性。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也会加大人才流动,以及利用杠杆抓住机会进一步整合的需求,这时就涉及了人才、技术、产能、金融等全要素的流通,要素会数字化,实现数据的流通。是的,产业架构者需要鼓励、引导上述流通(可信结构下,流通中进行政策补贴,例如补贴设计服务消耗、出海销售、设备升级等),例如在思考上述流通的同时,考虑产业半径下的结构,上下游企业的配套数量及质量,及时的扶持及调整,引入产业资金及金融等,否则产业的脆弱性就会很强。
对于产业互联网的理解到此,我们需要大数据服务,基于各类低代码平台,例如金蝶的苍穹平台,在立足企业SaaS的基础上,展开上述业务的数字化,实现流转交易主体内和主体间交易行为的记录,支持数字金融、数字风控(大数据),实现全要素的数字化及流转。
行业的特性是产业的“互为因果”
每个产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在产业全局思考、全要素可信流通的基础上,作为产业群体内的企业,也需要落地自己的行业特性,例如,芯片有芯片的特色,小家电、农业、定制家具都有其特定的特色。比如定制家具的各子件在制造环节涉及到板材的利用率,在销售及运输环节则涉及到齐套及服务交付效率,而家居行业由于设计师资源的重要性,设计与报价、设计的关联推荐等都具备极大的经营空间,这些行业特色的云服务,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了企业自身的数字化。数字化后进入产业群体,加速流通,产业架构者基于流通链路、产业政策引导引入、产业主体进化、进化落地巩固到企业自身的数字化中,完成企业和产业的循环进化。上述是因果,而且是互为因果,此类关系一定要重视,架构者的边界是引导,企业是产业内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
除了上述企业自身行业化的建设,金蝶云·星空深耕六大行业,涉及食品及日化、制造、生命科学、餐饮、TMT高科技等行业,连续多年荣获企业级SaaS市场占有率第一,得到大量行业领导者的成功实践及认可,考虑到学习曲线的重要性,这部分是产业互联网中基于区块链大数据底层和可交易流转之外,重要不可或缺的构成。
最后,产业互联网的建设也不止于此,例如构建数智大脑体系,在企业授权数据及数据增值服务的基础上,监督产业的健康及发展现状;基于数字,帮助企业培养数字人才,数字时代知行合一,缺的不仅仅是此,还得有人才行;此外,基于国有企业、融入产业,不一定是运营主体,同时涉及投资,会由于产业回报架构良好的杠杆,进而加大产业投入的同时实现国资的增值,这些都是较为有意义的尝试及探索。
产业互联网的方向坚定,道阻且长,相信即可见,愿道同者一起实践。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诚挚欢迎同行交流。)
【emoji】
数字新基建如何脱虚向实 ——什么样的产业互联网,才能支撑供给侧改革
本文2024-09-16 17:31:01发表“云星空知识”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enku.my7c.com/article/kingdee-k3cloud-16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