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场景:在产品-直接材料按月末在制数和用料清单分配
【前言】
1、检查退补料是否平衡
月末在制计算规则,若使用考虑补料、退料的公式,则检查本期退料、补料数量,累计退料、补料数量,是否平衡。
注:
(1)累计退料数量、累计补料数量,为当前系统时点的数据。
(2)主抓工单结案率,车间投入产出率最好100%,期末在产品极少,制定并落实质量管控方案,狠抓生产良率。考核退补料平衡,BOM设置准确,尤其对于AB类物料。查看用料清单和相关报表,避免跨期退补料。若工单强制结案,则多领料要退仓,否则计入车间损耗。会签车间补料、退料,退料及时入仓。
(3)成本会计平时要深入车间现场和仓库。如果业务不规范,那么检查单据的效果不太明显,因此事前参与,才能够避免出现异常单据,如补料全部放在一张或几张工单,退料全部放在其他工单,导致前者成本极高,后者成本极低,严重偏离正常水平;仓库不按单发料,导致一边车间材料堆积如山,另一边不断购入,结果成本管控不到位,浪费严重。
【链接】小议成本单据分析
2、按用料清单计算后或者手工重算与系统计算的月末在制数结果对比。
比如备份账套按用料清单计算,正式账套按月末在制数计算,分别按显示成本项目和子项导出成本计算单/车间成本计算单对比。
手工重算,可先进行引入模板设置,按引入模板引出数据。
计算规则公式中的字段标识,可直接从这里获取,不用打开BOSIDE查找。
3、启用目标成本,分析异常完工成本。
4、月末在制分配标准值维护中的已领数量为过滤当期的(时期数据),而“按用料清单”为即时数据,会包含以后期间的(如有,比如当前核算期在1月,工单领料到2月,则显示到2月的数据,注:不考虑退补料,只有应发数量,无此影响)。
注:按用料清单,目前会包含以后期间数据的影响举例:
比如考虑补退料,标准消耗1:1,工单100PCS,2月补料10PCS,1月核算时还没做退料,此时单耗1.1;1月核算时已经退料10PCS,此时单耗1。
5、如果要修改在制子项数量,或者盘点子项差异进完工消耗,使用月末在制数。
如果进废品损失,可以使用期末在产品成本调整
虽然月末在制分配标准值维护支持修改子项在制数量,从而达到盘点的目的,但也要结合实际情况使用期初在产品成本调整&在产品成本转移&期末在产品成本调整
6、成本管理系统参数新增:成本计算按在产计算规则结转子项物料
7、成本案例:生产用料清单列表中在制材料数量60Pcs,成本计算单为55Pcs
一、在产品分配标准_分项_直接材料_按月末在制数
【操作步骤】
在产品盘点数量录入-->盘点-->保存,或者成本计算(获取工单维度)后,就可以获取到月末在制数,而“按用料清单”只能按设置的规则通过成本计算得到。
进入《月末在制分配标准值维护》获取在制结存后,对于有差异的子项消耗,可手工维护或者引入,再成本计算。
而“按用料清单”只能按设置的规则通过成本计算得到。
注:
(1)存货关账后必须再次获取月末在制。
(2)重新获取在制结存时,会清除手工维护或者引入的数据,因此,若有修改记录,则再次获取之前先按引入模板引出数据,留作备份。
(3)最新补丁支持“保留手工修改记录”的按钮。
【月末在制计算规则设置】
1 “月末在制数”预置10几种计算规则,“按用料清单”预置4种计算规则。
其中:
第1-4种计算规则,适用“分次投料”的情形。
第5种计算规则,全部分配至完工,投入的材料全部分配给完工产品。
第6种计算规则,全部分配至期末在产,投入的材料全部分配给在产品,慎用。
第7-10种计算规则,适用“一次投料”的情形。
2 “月末在制数”的计算规则支持自定义公式:
比如应发数量不考虑补退料(重算完工)
描述:子项完工数量=应发数量*(父项完工=父项期初在产+父项期初调整+父项本期投入-父项期末在产)/父项下达数量
计算表达式:
0 if FBaseOrderQty ==0 else
float(FBaseMustQty)*float(FPInitQty+FPAdjustQty+FPInputQty-FPEndQty)/float(FBaseOrderQty)
注:打开BOSIDE,使用对应字段的标识。
比如已领考虑补退料重算下达数量
描述:子项完工数量=(已领数量+补料数量-退料数量(合计))*父项完工/(父项完工+父项期末在产)
计算表达式:
0 if (FPCompleteQty+FPEndQty) ==0 else
float(FBasePickedQty+FBaseFeedQty-FBaseRetQty)*float(FPCompleteQty)/float(FPCompleteQty+FPEndQty)
3 “月末在制数”的计算规则既支持按全部成本中心设置(通用规则),又支持按单个成本中心设置,而“按用料清单”只能在成本管理系统参数中选择一种通用的计算规则。
【说明】
1 当无跨期领退补时,按用料清单与按“月末在制数”的结果通常相同
可能也有不同,比如存在替代料时,按“月末在制数”支持重算替代料的使用比例。
当存在跨期领退补时,应使用“月末在制数”作为在产品的直接材料分配标准。
2 标准用量=下达数量*使用比例*分子/分母
3 最终结果以成本计算单/车间成本计算单为准。
仅当在产品分配标准,分项,设置材料按月末在制数,成本计算才生效;
当工单结案时,如有完工,全部投入全部结转至完工。
二、在产品分配标准_分项_直接材料_按用料清单分配
1 当用料清单中相同子项有多行时,先进行合并,再使用下面的计算公式。
1.1.子项为标准件
1.1.1.不考虑补退料:父项完工消耗子项数量=应发数量/父项下达数量*父项完工数量
适用处于稳定生产阶段,实际消耗等于标准消耗;或者业务操作满足不了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求,退补料不平衡。
1.1.2.考虑补料:父项完工消耗子项数量=(应发数量+补料数量)/父项下达数量*父项完工数量
适用处于研发试制阶段,BOM不稳定,实际生产过程中损耗较多。
1.1.3.考虑退料:父项完工消耗子项数量=(应发数量-退料数量)/父项下达数量*父项完工数量
适用产品BOM已设置损耗用量的情形,生产发料时包含标准损耗的料,但实际生产有节余并退仓。使用此公式,当期完工不多算成本。
1.1.4.考虑补退料(若做单及时,准确,建议使用此规则):父项完工消耗子项数量=(应发数量+补料数量-退料数量)/父项下达数量*父项完工数量
适用处于批量、成熟生产阶段。
a.退补料平衡,先退料再补料,退补不跨期,不挪料生产,严控生产浪费和不合理消耗。
b.1.1.2.、1.1.3.的情形。
c.当使用此公式,建议使用月末在制数,除非成本计算及时,做单规范。
【例】选择不同参数下完工入库消耗子项数量的结果对比
2 当存在跨期领退补时,使用“月末在制数”作为在产品的直接材料分配标准。
原因为用料清单中的用量为即时数据,可能会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比如以下情形。
当前核算期间1月,发生补料,成本计算时未退料。
当前核算期间1月,发生退料,成本计算时未补料。
当前核算期间1月,2月补料,成本计算时未退料。
当前核算期间1月,2月退料,成本计算时未补料。
3 差异处理
3.1 存在“工单变更”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差异
3.1.1.选用规则:不考虑补退料。
3.1.2.改用“月末在制数”的分配标准,使用规则“已领数量考虑补退料”。
前提:工单均为“一次投料”。
3.2 存在“替代料”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差异
使用“月末在制数”作为在产品的直接材料分配标准,如有必要,则手动或引入修改。
【注】
按用料清单分配,对业务单据的处理时效要求较高。
当用料清单中相同子项有多行时,先进行合并,再使用计算公式。
三、子项为返还件,几种主要情形的对比结果
返还件的“已领数量”,等同于标准件的“应发数量”。
返还件,只有生产退料。
针对返还件,可打开《月末在制分配标准值维护》查看计算过程
【链接】
按照“应发数量考虑补退料”,完工消耗子项为负数
获取月末在制考虑生产入库废品到不参与核算
#实践案例#成本工作台_自动获取《月末在制分配标准值维护》
应用场景:在产品-直接材料按月末在制数和用料清单分配
本文2024-09-23 02:16:06发表“云星空知识”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enku.my7c.com/article/kingdee-k3cloud-151298.html